维多利亚(vic67·中国)线路检测-Master Platform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讲座

2025年9月19日上午,上海市二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负责人、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教授应邀为维多利亚vic67中国线路检测师生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无法胜任的文学翻译》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维多利亚vic67中国线路检测院长石梅芳主持。我院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中心教师、在读研究生、本科生等70余人参加了讲座。

1.jpg


讲座伊始,石梅芳院长向与会师生简要介绍了朱振武教授的学术经历、任职经历及学术成就,并代表学院对朱振武教授莅临我院表示热烈欢迎。

2.jpg


朱振武教授首先以具体的词汇翻译为例,讲解了人工智能无法思考意识形态问题,他指出话语思维存在媚态思维,媚洋,崇洋,尊洋,失去自我等问题。译者应做到不仰视翻译,不歧视翻译,而是平视翻译,又以“有钱能使鬼推磨”、“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以及一则广告语的翻译为例指出了人工智能无法摆脱平庸翻译,也无法创造灵性翻译。

3.jpg


接下来,朱振武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和犀利的分析,指出了目前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他指出,人工智能无法摆脱平庸的翻译模式,进行个性化翻译。朱教授通过展示对比人工智能翻译与朱教授本人及其学生的人工译文,指出了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文学翻译的教与学。优秀的译文应展现译者的创造力与文化洞察力,这是人工智能所无法企及的。

在谈到翻译人才培养时,朱教授指出了当前学生与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翻译学科的未来发展,朱教授指出,翻译学科应是跨学科、是人文艺术学科,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应该融入新质生产力、更具创新力和创造力的有自主知识体系的复合学科。翻译学科人才培养应以立足本土、服务社会实践为主要宗旨,以思辨能力和家国情怀为主要教育导向,以献身文化共同体和文明互鉴为最终努力目标,培养能够进行双语乃至多语文学文化等各类语言材料自如迻译和自觉转换的跨学科专门人才。

4.jpg

5.jpg


互动交流环节由维多利亚vic67中国线路检测副院长陈耀庭主持,朱振武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的提问。本次讲座是一场关于文学翻译的学术盛宴,也使我院师生进一步认识到文学翻译的不可替代性,为我院在跨学科视野下的翻译、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启发。

6.jpg